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频道 >

清朝捐官制度历史介绍

作者: formermaster/发布时间2022-02-28 11:29:22/点击2574℃
导读自古以来卖官鬻爵都被视为一个政权腐败的象征,但自秦汉开始,捐纳官爵就已出现。到了明清,捐纳已趋制度化,明码标价的捐官现象成了朝廷补贴财政的重要手段。但买官卖官又非想象的那么简单,清代捐纳制度还是很有特色的。 清代入仕的正途、异途之分 凡满、汉...
Tips: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
自古以来卖官鬻爵都被视为一个政权腐败的象征,但自秦汉开始,捐纳官爵就已出现。到了明清,捐纳已趋制度化,明码标价的捐官现象成了朝廷补贴财政的重要手段。但买官卖官又非想象的那么简单,清代捐纳制度还是很有特色的。

清代入仕的正途、异途之分

“凡满、汉入仕,有科甲、贡生、监生、荫生、议叙、杂流、捐纳、官学生、俊秀。”——《清史稿·选举》

说到入仕,最著名的途径就是科举考试了,但科举又并非入仕的唯一途径。《清史稿》中有文官来源的记载,其中科甲就是科举这条路选拔出来的士子,也就是有做官资格的举人、贡士、进士,但举人又不一定能做官,朝廷有缺了先仅着贡士、进士候补,举人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举人。因为国子监还有一批贡生、监生,他们或是贵族高官子弟,或是地方选派的尖子生,他们入仕的机会更大。另有恩荫惠及的子弟,也是拥有更捷径的入仕门路。

议叙是指有特殊功劳的人,经督抚保奏,由部议授予官职。官学生和杂流往往是在官学伴读的人,以及其他非正途入仕者。俊秀是指平民捐监,获得国子监的文凭,并非直接入仕,是先解决身份问题,就像今天某部门要求晋升时得有研究生文凭,所以就会有人读个在职研究生,或者到党校进修取得一个同级别文凭。

“定制,由科甲及恩、拔、副、岁、优贡生、荫生出身者为正途,余为异途。”——《清史稿》

咸丰年间,国家内忧外患,财政压力增加,朝廷为了收取更多捐银,广开入仕门路,因此造成“登进乃滥,仕途因之淆杂矣”的局面,为了区别各类官员之轻重,便有了正异途之分。大体上将经过考试、选拔或荫袭者视为正途,其余都视为异途。而在异途中“经保举,亦同正途,但不得考选科、道。非科甲正途,不为翰、詹及吏、礼二部官”。也就是说正异之分是以入仕途径为依据,入仕后也有区别对待,正经八百科考出身的才是真正的人才,异途出身的不能进去科教、礼仪、组织部门工作。

所以清朝的官场里存在一个鄙视链,三甲鄙视非甲,科甲鄙视异途,左宗棠被鄙视就是因为这个,捐纳出身的就更不用说了。在实际待遇上正途也要比异途好,比如同样是侯补官员到各省,正途出身的,每月个有二两银子的生活费,捐官则没有。正途出身的代理或署理职能部门期间,是按照一半工龄计算的,而捐官代理期间是不算工龄的。大部分捐官等缺时间远远高于科甲出身,除非继续花钱捐资。

然而不管是正途还是异途,有三类人是无入仕资格的:首先是从事低贱职业者,常见为“下九流”工作经历的,如剃头匠、算命先生等;其次是家奴,即奴才出身,或者在大户人家做过长工的;最后是祖父一辈有重罪的,这个相当于政审了,无论科考还是捐官,当时的政审必须提供三代人履历。这三类人是科举无门,捐官无路,没有任何入仕的机会。

清代捐纳制度的特色

上述正途异途之分,由此可清晰认识到捐官是不走正道的途径,清代的捐纳却首开于康熙十三年(1674),万万没想到吧?康熙这样伟大的皇帝开创了清朝的卖官鬻爵。为何呢?因为在康熙十二年爆发了三藩之乱,清政府需要大量财政支撑,而且之后收台湾、平噶尔丹、抗击沙俄等重大事项一直没停过,所以卖官鬻爵就是财政增收迅速见效的手段。

当然卖官鬻爵象征政府昏聩,清政府当然不能明说国库没钱了,所以找了个借口,即“其始固以搜罗异途人才,补科目所不及”。即当时工部人才匮乏,很多具有工程才能的能工巧匠没法参与科考,他们想入仕只能走异途,卖官鬻爵是为了补充实用型、专业型人才储备。然而清政府也做过补充,说“捐例不外拯荒、河工、军需三者”,这个才点明了事实,捐官就是为了补充财政不足。如咸丰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,“军兴饷绌,捐例繁多,无复限制,仕途芜杂日益甚”。

由此可见,捐纳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要解决财政紧张的问题,所以清朝的捐纳制度具有明码标价的特色。但皇帝不是傻子,他们很清楚的明白卖官鬻爵不是长久之计,甚至是弊政,所以他们不可能自毁长城,置社稷于不顾。针对卖官鬻爵的现象,皇帝也会做以调控,在无较大财政需求时,整肃朝风、停止捐纳。如道光停捐七年、乾隆停捐三年,这里也有另外一个因素,即捐官者众多,已经没有那么多空缺来安排先前已捐纳的候补人员了。所以这又是清代捐纳制度的一个特色,即捐官是购买“做官的资格”,而不是捐了就能上任,需要待吏部分发选班。

那怎么才能获得官职呢?首先要保证捐官者没有债务,有债务的必须还清了才能捐官;其次要是平民想捐个县令以上的职位,那就先得解决学历问题,即捐监在前,捐官在后;然后捐官的钱是交给户部的捐纳司,户部入库后发咨文给吏部,吏部再“部予以据,曰执照”,即颁发“上岗证”。最后,拿着上岗证到吏部铨叙司报到,由吏部进行政审,一切无误后方可听候分选,有的人一侯就是两三年。如果想提前被选,还要接着捐各类花样,这笔钱比捐官的还贵。

至于价钱,以乾隆时的《川运例》来讲,贡监生的身份得4620两;学官中正七品教授2020两、侯补教授2520两。非学官的如正七品京县县丞2220两、侯补京县县丞2800两;正八品县丞3160两、侯补县丞3640两。有人会问为啥八品官比七品官贵,原因是京官在俸禄上是没有外放官员高的,外放官员不仅自主权大,而且享受养廉银的补贴,所以外放官比京官贵。而捐官也是有封顶的,文至道员,武至总兵,若本来就是体制内的,为了晋升快一些,往往先捐至道员,待有缺后相当于直接晋升了,这都属于外放官了,京官最高只能捐至五品。清代捐官虽然制度完善,但等缺问题严重,因而就出现了冗官问题。

综上,捐官在清朝是独具特色的,一般来说新上任的皇帝都会进行停捐政策,目的是整顿吏治,但若财政紧缺,捐纳制度立即摆上台面。有人说捐官基本都是得虚衔,这种说法并不正确,只不过作为异途出身,它的身份要比正途出身低一格,所以在有实职官缺时,是先解决正途,然后再解决异途。而且在捐纳制度中还有平捐、升捐等方式,职执事官可以捐个升迁或者调动,他们都是实打实掌握权力的。

世界之最 www.u3I3.COM原创不易,请大佬高抬贵手!
TAG:卸妆
阅读:2574
扩展阅读:
广告 330*360

推荐历史

Recommend article

热门历史

HOT NEWS
  • 日榜
  • 周榜
朝夕网
微信二维码扫一扫
关注微信公众号
朝夕网自媒体 联系方式:2228454400@qq.com | Copyright © 2020-2025 Www.U3I3.Com. 朝夕网 版权所有 |
二维码
意见反馈 二维码